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书画培训 >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山水画的原初精神)

书画培训

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山水画的原初精神)

2023-12-12 13:17:24 书画培训 398人已围观

中国人对山水充满依恋,将自然视为心中不可磨灭的敬畏情感。 5月14日,上海文史馆著名画家、馆员肖海春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中国画山水精神”讲座。在本次由上海图书馆和文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文史专家讲座活动中,肖海春从中国画与自然中为观众解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人文精神和艺术魅力。着眼于中国山水画的文化特征、审美情趣和表现手法。特刊出版了讲座记录。

上海文史馆著名画家、馆员肖海春在上海图书馆举办中国画山水精神讲座

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内涵(中国山水画的原初精神)

中国山水画的精神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属于哲学范畴,也是精神层面的升华。山水画是一种视觉形象,但如何在视觉上表达一种精神、一种升华、一种哲学,涉及到以下问题:

一、山水画为何在宋代达到鼎盛?

我认为绘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和哲学基础,是时代自然选择与其相符的表现方式。

首先,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山水画正是出于对自然的关注而创作的。大自然是静态的,天地之美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但它可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心情为我们提供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无论是东方艺术还是西方艺术,自然始终是艺术最根本的源泉,生活也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然而,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西方艺术多以自然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而在中国画中,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无言的自然上升为审美的主要对象。这与东方哲学的自然观有关。

古代文人墨客游山玩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宋代郭熙在《临泉高志》中这样描述:春山淡定如笑,夏山翠绿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萧瑟困。春天山的明媚,夏天山的郁郁葱葱,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人与自然形成了亲密的关系。孔子登泰山,小天下,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雄伟的大山让正直善良的人看到了善良的心,也让善于思考的人在山间清泉的流淌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淌……人们的思想与自然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此外,抽象的自然变得具体。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看,山、水、树、石、云,包括气候的变化,是构成山水画的基本自然因素。与一般人对山的看法不同,艺术家将真实的岩石、云朵、树木等物体抽象出来,并加入自己的思考,将画中的自然延伸至哲学层面。老子说,道教自然,自然是万物之母,道解释自然的道理。这说明,人们除了欣赏自然,还应该研究自然。山水画就在此时,将眼中所见的山升华为有形的东西。情感心中的山,有道的精神,有自然形成的神韵。这也是山水画的主要表现和关注。

我认为古人对自然的看法基本上是自然的,而不是人造的。黄山自然不同于天山。南方的山和北方的山,以及山中行走的人,都给人不同的感受。关注自然的艺术家从千差万别的自然场景中选择自己想要表达的形象。

在中国,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对抗,而是人与自然的统一。风景是无言的,但它们是你的老师。南宋画家马琳画了一幅《听松风》:画中,一位老人坐在松树下。山上有溪水流淌,风轻轻地吹过松树。老人听着山水松树的声音,男孩垂着双手站在他身边。它揭示了山水画中人与艺术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统一。中国人对山水充满依恋,将自然视为心中不可磨灭的敬畏情感。这就是山水画进入中国画的原因,也是山水画的起源。

说到山水画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到宋代的山水画。中国山水画在成为独立画派之前,是对人物和故事背景的描述。所以当时的人比山大,船不能在水上行驶。比如顾恺之的《洛神图》中的山水,就起到了对人物的衬托。

山水真正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在魏晋时期。儒家思想认为道已崩溃,而道家玄学则主张个体不断解放自我,回归自然。谢灵运、陶渊明、竹林七贤等学者离开人群,回归山水。山水画真正的独立主角是隋代画家詹子谦的《春游图》。

《春游》描绘山川河流,在一幅幅小画卷中营造出壮丽的自然景象。这是最早的山水画。此后,人物之间山石树木的比例开始协调,空间被扩大。在山水画的空间里,借助山水的浩瀚和云海,人们发现了自然独立的审美意义。经过长期的演变,唐朝出现了李思训父子李昭道(李将军)。他的山水画以勾勒、填色、细部描金,称为绿金山水。华丽的金色景观经常出现在大片皇家城墙上。统治者对自己所统治的土地的渴望以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那时,山水变成了广阔的自然环境,可供人们游泳。

李思训可以说构建了山水画的大框架。他是继詹子谦之后记载的伟大画家之一。他是北方画派的杰出代表。后来董其昌提出,代表南北派的画家是王维。王维的作品几乎没有留存下来。 “忘川图”被视为一种文化符号。现今所见流传的他的文字和图像,大多是后人按照他的意愿抄袭的。这是一种以水墨为代表的江南山水风格。

山水画从魏晋到唐代也经历了漫长的准备期,人们对自然的向往逐渐上升到主要地位。五朝时期,因为战乱,文人不愿上朝,隐居山林。太行山作为北方山水的母体,诞生了景浩等北方山水画的代表。景浩最伟大的成就是发明了表现太行的山水竖卷风格。它的高大和雄伟代表了北方风景的崇高。景浩根据太行山的山势发明了扒法,从山水镂空到扒法迈出了一大步。南方山水画的代表人物董源,将皴法发挥到了极致。现在的皮马超就是董源发明的。皮马超代表江南山水。与董源的画多以横幅为主不同,北方山水一般以竖卷为主,而南方山水则多以山坡、卷卷为主。

后来,范宽、李成等山水画大师不断兴盛。现在我们学习山水画,就要临摹他们的作品,研究他们的倒角技法,岩石的结构,树木的技法,包括渲染的虚实表现。这些都是取自经典,并非凭空再现。因此,要学好山水画,学习优秀传统非常重要。我们学习宋元的传统,因为它是山水画的起源,已经建立了非常完整的模式。然而,学习并不是完全照搬传统,从李思训到董源。李成、范宽、郭熙,他们每个人对山水的理解和表达都有自己的特点。

作为一种绘画风格,它必须有一个标准。如果没有标准,就不会有自己的特色,也不会成为经典。这些经典都是经过艺术家加工自然形成的。这种形式的表现证明了经典山水画的价值。所以,临摹并不意味着被卡住,就像写书法时临摹书法一样。不临摹,就无法知道书法字体的结构和规则。

二、东方山水画与西方山水画的区别

与西方山水画的沉浸式体验不同,中国山水画以自然为母体,表现山、石、树、云以及哲学思想形成的观念。山水画里的树不是我们肉眼看到的树。前面有树,后面渐渐有山,山后面的云雾越来越远……没有什么很清楚的。为什么中西绘画会有如此差异?

英国画家大卫霍克尼认为,西方绘画遵循对事物的观察。艺术家对自然深度的诠释是焦点透视。物体距离越远,就会变得越小、越模糊。学画的人都必须学画。西方人所注重的透视性,本质上是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有关的。他们相信自然是无生命的,只有当人们发现它时才能被赋予生命。自然只有在与人互动时才有趣。然而,中国人却以一种超然的方式表达自己。人们认为,文人的儒雅境界必须超越自然。

西方人通过科学记录真实的风景来研究自然。西方山水画的色彩也与光线有直接关系。空间距离和光线的强弱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因此,西方绘画中所表现的阿尔卑斯山、教堂、河流也与光有直接的关系。这与西方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

作为一个画家,我认为我们应该吸收西方绘画的理性。然而,中国画表现自然的方法和视角与西方完全不同。中国人采用散点透视法,称为三远法,它不是固定的视点,而是观光游览。视点不断变化,画的是综合景物,是山、水、云的感受。

明代董其昌说,大自然丰富多彩,人类不可能超越。自然界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形式正在发生变化,是人类无法比拟的。因此,人类必须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写生,体验生活。他把五彩斑斓的大自然提炼为材料,绘画可以弥补山水的不足。因此,山水画不断移动的视角是表达中国人看待自然的方式,对自然的审美产生更高的精神需求。

大卫霍克尼受到中国山水画尤其是长卷的影响,他的作品经常自由切换视角。他的《大峡谷》拼凑起来,呈现出一幅多视角、多侧面的三维绘画,这是西方原始绘画所无法达到的。他认为中国人发明的观光是最神奇的地方,这种观察视角对于人类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富春山居图》这幅简单的水墨画为何如此出名?黄公望综合了连绵不断的富春江与山的关系,表达了他对山水的认识。如果我们按照看手卷的方式,慢慢地打开《富春山居图》。慢慢地进入画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时空旅行的场所。但《富春山居图》画了好几年,才逐渐完成。这种完成方式也表明了中国画家一步一步地一步一步地改变风景,通过他的思想不断地融合不同方向的事物。连在一起,山势不断变化,高低交错,来回回旋,表现出山水的自然变化。

黄公望早年因政治参与入狱。出狱后,他皈依道教,拜天地为师,崇尚自然。元代蒙古人的统治压制汉族文人。他们隐居山水,以书画抒情。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更具代表性。在技法上,虽然多以布满麻线的线条表现,但也有范宽、董源、李成等人的渲染和较多具象的技法,表现了江南自然山水的温柔秀美。后人把他定位为南方人。代表人物为宗山水。

韦斯特将色彩铺展在画布上,用明暗、色彩、光线来表达他对自然的观察。然而,中国画是用特定的视觉表现方式来让人感知的。西方人比较直接,中国人则用图形符号,介于相似与不相似之间。这就是中国画所强调的。刮法是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方法。常见的扒法有两种,一种是麻扒,一种是斧劈。这两种类型都是画家从大自然中选择的。糠的主要表现是土质山是比较平缓、平缓的山,而斧状山则代表坚硬、刚硬的岩石。作为山水画家,麻与斧的结合可以使画面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但由于它主要以线条为主,所以涉及到中国画、笔墨的特殊表现方法。

中国画的笔触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比如山中的留白画云,概括了云山的精神和意境。学习中国画,需要学习山石树木的基本图案,训练笔墨的表现方法,了解山水画的构造。

另外,留白在西方绘画中似乎是一种未完成的表现,但中国绘画却强调留白。中国画讲究诗情画意,除了欣赏之外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留白可以充分发挥观者的想象力。

中国画不可能完全抽象,因为中国人尊重自然,对山、树、水有深厚的情感。但我会用一定的图案和笔墨,通过概括和提炼来表达山水的精神。留白其实需要精准的笔墨技巧。

在中国风景中,云和烟是空的空白部分。直接表现整个景观会很无聊。云烟使突出部分更加生动、集中、典型。中国画用线条勾勒出留白和空间。想象力使观者的思想不局限于现实。

空白处还将不断充实书法、诗歌、文字,丰富山水画的形象和内涵。通过留白与诗意的结合,达到画外有声的效果。通过艺术心理的影响,表演激发观众的联想,同时对艺术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中国画以精彩的形象陶冶情操,为世界视觉艺术提供精美的文化遗产。

作者:肖海春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