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书画作品 >五个被误解的书画作品,五个被误解的书画作品图片

书画作品

五个被误解的书画作品,五个被误解的书画作品图片

2024-01-08 10:45:50 书画作品 0人已围观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五个被误解的书画作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五个被误解的书画作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被我们误解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俗语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现代汉语中家喻户晓、尽人皆知的一句俗语,可这句俗语亦非其原来面目。溯其本源,许多人都认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是由“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讹变而成的。他们认为,“无度不丈夫”中的“度”是指气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起来正好构成“度量”一词,后来在流传的过程中“度”字才被讹传为“毒”。这种解释看似合情合理,其实却是想当然之说,理由有二:其一,“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之说严重违反了汉语对偶句的平仄规律;其二,在明代以前的典

五个被误解的书画作品,五个被误解的书画作品图片

籍中找不到相关的书证。

其实,追根溯源,俗语“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是由“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演变而来的,其大体意思是说:对仇人不痛恨的人不是君子,对敌人不狠毒的人成不了大丈夫。在元明清三朝的笔记、话本、传奇、杂剧、小说中,“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用例多得举不胜举。如:元·关汉卿《望江亭》杂剧第二折:“便好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元·马致远《汉宫秋》杂剧第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98回:“常言说得好:‘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清·李玉《清忠谱》第六折:“〔付〕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一俗语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自元朝以来,正统的儒家伦理文化、道德价值体系、社会政治及伦理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市井流氓文化急剧膨胀,诸如“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无奸不成商,无谎不成媒”之类带有浓厚流氓文化色彩的俗语在民间大量产生,并被人们广泛使用,而“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这句俗语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正统的儒家道德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在其产生后正统儒家文化的维护者们试图通过同音替换的方式将“毒”曲解为“度”,为了与“度”对偶,他们又将“恨”替换作“量”,使“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讹变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但是或许是由于“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的生命力太强、对人们影响太深的缘故吧,“度”字始终没能将“毒”替换下来,结果就形成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俗语,并流传至今。

鸠占鹊巢

鸠占鹊巢今天解释为强占了别人的房屋,或者霸占了别人的位置。是个贬义词。

其实它的原意是用在婚礼上的祝颂词,喻指女方嫁到男方家,是有很强祝福性的。

我正好写过一次相关的文章,厚着脸皮捞过来给大家看看:https://www.toutiao.com/i6724487905458258445/

语言或者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歧义,最终是以讹传讹,越走越偏。成语是中国人比较喜欢用的词语,其实很多很多的成语都被人曲解了。这里我就举几个例子。

万人空巷

很多人以为是冷清的一个人都没有,其实意思恰恰相反。意指很多人都往一处跑,一致住宅房子没人。用来形容有什么热闹的活动,或者庆典之类的,人山人海,热闹非常。打个比方,国庆大阅兵,大家齐聚天安门,真是万人空巷啊。

蓬荜生辉

这个本来是指别人到自己家来,或者别人赠的字画挂到家中,使自己倍感自豪和光荣。可以看出来是个谦词,但是搞不明白的人经常乱用,以至于贻笑大方。

望其项背

表示可以追的上、赶的上,通常加以否定字表示赶不上,比如李世民的成就,非我等所能望其项背。但是却被很多人用来哀叹“只能望其项背了!”

文不加点

指写文章飞快,不经涂改就完成了。千万别用来说他写文章不加标点哦!

明日黄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五个被误解的书画作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五个被误解的书画作品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文章